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事业单位 辅导资料 模拟试题 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练习疑点解答33

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练习疑点解答33

  • PDF

  153、草拟公文怎样规范运用名称?

  【解答】 公文写作要经常与名称打交道,如果运用得当,就将大大增强公文表意的准确性;运用得不好,不仅直接影响一篇公文的质量,还会给实际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一定的损失。根据1951年2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条例》第十六条和新《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五)项中关于“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的规定精神,在公文写作中运用名称,如地名、人名、单位名、事物名等,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在名称的具体使用上,一般应注意下列几点:

  (一)同一名称在同一篇文稿中不止一次出现时,力求名词划一,防止前后不统一的现象发生。

  如有一份《中共××市委政法委关于政法部门加强联合,共同搞好社会治安秩序整顿工作的通知》,文中对“政法部门”就使用了多种称谓:“政法单位”、“政法机关”、“政法各部门”、“公检法司”、“公安、检查、审判、司法单位”、“政法治安管理部门”、“政法、公安机关”等;某工厂制定一份《职工劳动考勤管理制度》,对“职工”这个集体名词,这里称“全厂工作人员”,那里叫“干部”、“工人”,又称“职工群众”,还叫“生产工人”。上述这些前后不统一,以至概念矛盾的现象,都是应尽力避免的,因为它不利于公文阅者准确地理解名称,并极易给工作带来混乱。

  (二)运用同类名称时,注意排列次序。

  同级党政领导职务一起连用时,一般情况下应以党委的负责人在前,行政负责人依次在后排列,如:“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局党委书记、局长、副书记、副局长、党办主任、局办主任”等。同级机关一起连用,按照各自的法律地位和使用的习惯,应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上述排列次序不应前后颠倒。

  (三)凡外国国名、重要的或常见的地名、人名、党派、政府机构、报刊等译名,均应以新华社的译名为准,不要使用海外或国内其他不规范的译名。对有些明令规定不用的名词,应注意避免。

  如:“苏联十月革命”应改为“十月革命”或“俄国十月革命”,因为十月革命时苏联还未成立;“满清”应改为“前清”或“清朝”;“蒙族”应改为“蒙古族”(“蒙文”的叫法还是可以的);“礼拜”是宗教用语,一般指时间不用“礼拜”,应用“星期”;“洋火”、“洋灰”、“洋油”、“洋钉”、“洋锹”等带“洋”的叫法,含有殖民地性质,不宜沿用,应改为“火柴”、“水泥”、“铁钉”、“铁锹”等;“老革命根据地”应改为“革命老根据地”;“赤脚医生”应改为“医生”或“卫生员”;“社队企业”应改为“乡镇企业”。

  (四)各类单位、地区名称,在文稿中第一次出现时,尽力写明所在的地区或所属省、市、地、县。

  如“区、街、乡、镇、村”等,应注明所属市、县;“厂、场、矿、店、院、校”等,应写明所在地区;有些大学、医院、厂矿是以所在地命名的,其所在地区可省略,如“上海大学”、“天津总医院”等。有的大学虽非以所在地名命名,但名声很大,如“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也可以省略所在地区名称。面向全国的公文,第一次出现的地区(市、县、局)等,应在前面冠以所属省、市、自治区名称。

  (五)使用简称,要按一般习惯用法去写,不要随意生造。

  比如有的公文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石油管理局第一采油公司”、“五讲四美四热爱办公室”、“整顿社会治安办公室”、“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分别简写成“三中全会”、“石采一公司”、“五四三”、“整办”、“计委”等,这是很不妥当的。因为“三中全会”,不知是党的哪届中央委员会的三中全会;“石采一公司”,使人不知“石采”的具体所指,更无法准确判断是哪个“一公司”;“五四三”更属苟简,使人难以猜出它的指代内容;“整办”到底指“整党办公室”还是“整顿市容办公室”不清楚,极易引起误会。至于“计委”,按照习惯人们通常理解为“计划委员会”,为了区别于“计划委员会”,在“计”与“委”之间加注“生”字,即“计生委”,以此作为“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简称方为合适。

  (六)各种事物名称连用时,要注意相互之间的概念属类,不要把相互包含的不同概念排列在一起。

  如“职工、工人”,“水运、海运、空运、陆运、铁路运输”,“市民、工人、学生”等。“职工”中包含有“工人”;“水运”中有“海运”,“陆运”中包括铁路运输;“市民”包括全市第一位公民,当然其中也有工人、学生。所以,前者留有“职工”即可,第二个应删掉“海运”、“铁路运输”,最后一个只留“市民”,“工人”与“学生”均可不要。

  (七)有些简称在某个地区或系统内很流行,但不是一般群众所熟悉的,尽量不用。

  比如“微机”一词,在计算机的教学、研究、使用部门一提“微机”,人们自然会想到是微型电子计算机,假如在电机生产、经销部门,有可能把“微机”当作“微型电机”。在公安部门流行的“白钱”(指绺窃),“黑钱”(指拧门撬锁入户行窃)等专用名词,离开公安部门人们就难以把握它的真正含义,应尽量不用或少用。

  154、草拟公文怎样运用引语?

  【解答】 引语又称引用,是现代汉语修辞学中的一种“辞格”,其基本含义是指为了充分有力地说明问题而运用现成的话(包括文字材料)。在公文写作中,这种“辞格”被广泛运用,它可使行文的目的更加明确,观点更为突出,理据更显充实,从而增强其说服力和谁性。

  公文写作中运用引语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一是引用革命导师经典著作中的有关论述,以此作论据,来证明公文中所提出的思想观点和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二是引用有关文件,其功用地于能使文中所提出的问题、观点或所作的结论有理有据,增强行文的力度。三是引用领导人的讲话、指示或批示。四是引用有关的法律法规条文。五是引用群众语言。群众语言丰富多彩,蕴意深刻,在公文写作中恰当引用,可使行文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六是引用成语。成语含义深刻,语意凝炼,如能恰当引用,能够极大地增强行文的表达效果。七是引用典故。八是引用格言。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是出自名人之手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语句,它内容精辟,蕴意深刻,能给人以警策和启示,并能增强行文的说服力。九是引用民谚。民谚是在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简练而又含义深刻的固定性语句,包括农业谚语、讽诫谚语和生活知识谚语等,一般都能揭示客观真理,富于教育意义。由于民谚具有句式匀整、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的特点,故在公文中恰当加以引用,能够增强其表达效果。十是引用寓言。十一是引用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语,有些公文,根据内容表达需要和特定的语言环境,恰当地引用歇后语,可使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并给阅者以深刻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公文写作中运用引语,应当注意把握如下各点:

  第一,要引全。即要保持所引内容的完整性,使之能够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切忌断章取义,随意支解原文。引用公文,要写明标题和发文字号两项要素,二者不可缺一。引用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条款都要引全,不要漏引。

  第二,要引准。即指必须保持所引内容的准确无误,毫厘不差。直接引用一般将所需内容如实抄录,并用引号加以标明即可;间接引用因其系对原文或原话的概括和浓缩,故应特别注意其准确性。为此,引用者必须“吃透”原材料,弄清其确切含义,在此基础上再选择恰切语句对其加以概括,唯有如此,方能使之臻于准确。

  第三,要得体。即指引语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使之衔接顺畅,天衣无缝。无论从思路还是行文语气方面,均应如此,切忌牵强附后,将原本与行文关系不大甚至毫不相干的内容硬行扯在一起,那样会严重损害公文的质量。此外,还要注意引语的“度”,切忌贪大求全(诸如对上级公文中的整段或几段照搬套用),导致引语过长过多,给以人繁冗杂乱、枯燥乏味之感。

提交评论


安全码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