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事业单位 辅导资料 模拟试题 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练习疑点解答31

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练习疑点解答31

  • PDF

  148、草拟公文怎样提炼主题观点?

  【解答】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正确把握了领导同志意图开展草拟公文的时候,首要的问题就是要确定好该篇公文的主题,并把它用简约宜读的语言在标题中表述出来。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在已有的材料中,提炼出切合题意的基本观点,以及围绕这个基本观点而行文的各个分观点。如《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其观点的提炼就十分典型。全文共有12个部分,即12个分观点,但都是依据主题语“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围绕着全文的总观点“为了全面恢复和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健全党的民主生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增强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组织和纪律,提高党的战斗力,中央根据目前的情况,向全党重申党内政治生活的下列准则”而展开的。如第一部分“坚持党的政治路线的思想路线”,一开始,就提出这部分内容的论点“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是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中最根本一条”。显然,这个论点,既是全文总论点的延伸和展开,又与主题语的意旨十分贴切,在表达用语上亦前后一致。这样来提炼观点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在公文写作中效法。

  (二)提炼公文观点要着眼于全局,使具体的政策规定和理论观点,与党在一个时期的总路线、总目标、总政策吻合起来。因为撰写一份公文,制定某项具体政策,发表某种具体策见,对于全局来说它总是一个局部,只有把它置于全局中加以衡量,使之与全局吻合起来,能才避免具体政策及其策见思想的偏颇,具体政策及其策见思想才不致于与总政策、总目标发生抵触。为了更好地从全局着眼,提炼好具体公文的观点,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经常从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揣摸、体会其决策的战略意向,体察政策调整方向的脉络。这样,在撰写某项具体公文时,所阐述的具体观点,就可以在全局中与总策见恰当地吻合起来。如果胸中无全局,夸大了具体策见的作用,就会冲击全局性的策见及中心工作;而具体的策见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能不发挥具体政策服务于全局性工作的作用。如果胸中无全局,具体策见应该发布在前而未发布在前,就会贻误时机;具体策见应该发布于后而抢在前面发布,就会打乱中心工作的步骤,造成全局性工作的被动。如果胸中无全局,不考虑具体策见与全局中其他部门策见的关系,应该联署发布的却单独发布,就会造成政出多门,影响党的总政策的实施;而过分强调具体工作策见从属于其他政策,影响党的总政策的实施;而过分强调具体工作策见从属于其化政策,也难以开创新局面,有损于全局工作。所以公文写作在提炼观点时,一定要将具体策见放在大局中去衡量,使具体公文的策见与党的总政策一致起来。

  (三)提炼公文观点,要采用向前看的分析方法,使之 具有超前性、发展性。制定政策的目的,是指挥和实施办理国家的公务,其策见如果没有预见性、超前性、发展性,是处理不好国家事务的。政策具有调整社会各方面关系的作用,但这种调整是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政策成为束缚人们行为的框框。这是我们在提炼公文策见时必须应予注意的。譬如,我们在制定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发表策见时,就要预见到实施这一政策以后,农村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如何处置,如将会节余大批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以产帮工,去搞乡镇企业等。预见到了这些,你的策见就有了超前性、发展性,政策就能发挥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要做到自觉地运用向前看的分析方法,提炼公文观点,并非易事。它要求公文撰写人员在平时就要十分留心掌握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情况,诸如新的社会关系,新的经济形式,新的社会矛盾,人民群众新的社会需求等等。这样,有了丰厚的积累,在拟定公文提炼观点时,就可以将这些因素融入构思之中。同时,还要广泛接触、精心筛选,善于吸收新的观点。这样,才有可能在提炼公文观点时,产生具有科学性、预测性的策见。

  (四)提炼公文观点时,要采用比较的方法,使之具有辩证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治国治民亦无万全之策。但是,我们拟写公文,应该力求制定较为完善的政策,发布较为精辟的策见。这就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提炼具有辩证观点的策见。所谓比较的方法,就是在思索问题时,能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对任何事物都能从多方面分析、综合、比较,既要看到一般,也要看到特殊;既能看到现象,又能看透本质;既能看到其利,又能看清其弊。在科学的比较中,经过综合分析,从而较好地确定公文的主题和观点。

  149、草拟公文怎样做到“短小精悍”?

  【解答】 新《办法》第二十五条及《条例》第十六条,均要求草拟公文“篇幅力求简短”。把公文写得简短一些,中央很早以前就有过十分明确的指示:“凡文电必须认真压缩……写报告时必须注意文字的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便于阅读。”那么,公文写作怎样才能做到“文约事丰、短小精悍”呢?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丢掉“怕”字。一些公文写得长,与思想上的“怕”字有关。怕什么?向上行文,生怕陈述的理由不充分,交代的根据不充足,生怕有些关键的提法不能引起领导的注意,因此就“多多益善”,本可以一处着墨就行了的,而在多处用墨,结果造成语言反复重叠;向下行文,生怕下级不明白,理解不透,就返过来掉过去地讲道理,致使语言累赘。

  (2)不要“八面照顾”。实践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在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稿件时,如研究讨论全年综合性工作总结,分管某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和具体负责某一方面工作的中层干部,不是从总体上(思想观点、结构布局、材料组织等)去研究这篇总结报告,而是从文中涉及各自分管工作的文字内容多少去考虑问题,这位要求“补充”繁细之事,那位又嫌例子“太少”,为了满足“八方人士”的要求,办公室不得不作各式各样的补充,结果使原来比较简练的总结报告充塞得臃肿起来。这是一些公文搞得太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3)避繁就简。这里讲的“繁”主要指现象拼凑、事实罗列、缺乏概括,也就是通常讲的“流水账”;这里讲的“简”主要是指写公文要注意综合分析、寻求规律、讲究概括、显示本质。

  (4)厚积薄发。所谓“厚积”是指占有材料要多。我们撰写的工作总结、报告或写一篇情况通报、简报,事先必须占有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主旨。主旨一旦形成之后,具体起草的时候又必须对占有的材料进行筛选,把那些具有代表性(即说明问题本质的)的材料精选出来,写进公文里去。

  (5)摒弃“套话”。套话就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话,它有损于公文的实用性。比如写起总结报告来,不论是什么具体情况,开头总是这么一个公式的套话:“在……以来的大好形势下,在……会议精神鼓舞下,反复认真学习了……文件。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的重要意义,从而大大增强了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狠抓了……,做到了……,取得了……。”不是说这种话不能用,而是反对千篇一律的套话。因为这样不仅把公文写“死”了,而且使一些多余的文字占去了公文宝贵的篇幅,对这些文字理应压缩。

  (6)舍得删削。草稿写成后,要通过修改,把那些可用可不用的字、词,特别是句子删掉,删削叠床架屋的用语,化冗长的句子为短小精悍的句子。

  总之,要字斟句酌,力求精炼,以少胜多。

提交评论


安全码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