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5日 星期天

当前位置 军转干 辅导资料 申论资料 军转干考试申论“给定材料”的分析

军转干考试申论“给定材料”的分析

  • PDF

    十年以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材分别为:2001年,“PPA”在全球引起的风波;2002年,网络安全问题;2003年,安全生产问题;2004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2005年,我国的农业问题;2006年,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问题;2007年,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问题;2008年,发展经济和资源保护的问题;2009年,粮食安全问题;2010年,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问题。

  近几年来,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材大多集中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这在河南省公务员考试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这种在题材选择上的导向要求考生更加关注国计民生,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相一致的。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种题材选择的导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特将2005-2010年地方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进行精选后列举如下:2005年12月,北京: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2005年6月,北京:建设节约型奥运问题。2007年,北京:价格听证问题。2009年上半年,北京:国民素质问题。2005年4月,上海:还权于民、执政为民的问题。2009年,上海: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2005年1月,江西:鄱阳湖湿地保护问题。2006年,江西: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问题。2008年,江西:政府责任问题。2009年,江西:民生问题。2005年1月,浙江:从“无为而治”转变为“有为政府”的问题。2006年5月,山东:证人作证制度、见义勇为保护制度问题。2006年4月,吉林:户籍制度改革问题。2006年4月,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2007年5月,湖南:节日期间禁放烟花爆竹的问题。2009年,湖南:个税体制改革问题。2006年4月,上海: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实习制度问题。2006年4月,安徽:高校滥收费问题。2006年4月,重庆:高校排名泛滥问题。2006年4月,新疆:非法生产“地条钢”问题。2006年4月,天津:节约型社会问题。2006年3月,江苏:将传统节日与弘扬民族文化结合问题。2006年2月,云南:平价医院问题。2006年1月,浙江:公平与效率问题。2006年1月,黑龙江:城市垃圾处理、收费问题。2007年5月,重庆:食品安全问题。2007年,河南:洋垃圾问题。2008年,河南法检系统:社会公平问题。2009年,河南:活拔绒问题。2010年,13省联考:水资源与水价问题。

  在此主要对近来地方公务员考试较有代表性的申论题材进行分析:上半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国民文明意识、文明行为问题。材料用事实说明我国国民文明意识欠缺,不文明行为大量存在,并介绍了新加坡、日本、美国提升国民文明意识的做法,引发对提高我国国民文明意识途径的思考;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金融危机问题。材料围绕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省各种产业经济的影响,以及面对金融危机各企业成败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考查考生对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江西省公务员申论试卷材料为金融危机下的民生问题。材料给出了国家及江西省政府、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的政策措施。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为个人所得税问题。材料围绕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问题引发的支持方和反对方的激烈争论,以及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与地方财政之间的矛盾,考查考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是地陷问题。材料论述了地铁建设导致的地陷问题,以及广州省相关部门为避免地铁造成的地陷所做的努力,同时介绍了日本、布鲁塞尔关于地铁建设的相关规定,引导考生思考地铁建设如何避免地陷问题。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题材为公共管理中的复杂事件问题。材料通过对全国各地的复杂事件产生原因的反思,阐述了公务员做好群众工作是衡量公务员素质的标尺,以及公务员做好群众工作的“真经”是什么。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材料是摊贩、城管问题。材料结合我国摊位管理的经验教训,对比国外成功的摊贩管理经验,引发考生对有效解决摊贩、城管问题的思考。江苏省公务员申论考试材料是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问题。材料由扩大内需、民生问题,引出政府管理问题,考察考生对民生问题、政府管理问题的思考。重庆市公务员申论考试材料为群众性事件问题。材料详细介绍了瓮安县“6.28”打砸抢烧突发性事件以及相关部门对事件的处理。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是网络问题。材料列举了网络对社会和人们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介绍了国外一些国家网络管理取得的良好效果,提出建设网络文明的要求。

  通过总结中央近四年的申论“给定资料”来源,我们不难看出,中央命题的方向主要来源于政策性、权威性的新闻、报道、调查等,其表现为三个鲜明的特色。

  一是申论给定材料来源于网络,使得申论命题鲜明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命题思想。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网络以其快捷性、多媒体性、互动性等成为知识青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而整个考试录用工作都和使用网络有关。对网络的利用成为对应试者的潜在测试,它与申论要求对应试者的显在测试构成申论测试互为显隐、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测试方式,使得申论测试应试者能力更加完善。

  二是申论材料来源于官方网站,比如地方政府网站、新华网等,使得申论命题牢牢把握住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众所周知,网上信息真伪共存,网民必须得到有效的引导,才能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三是申论给定材料来源于具有社会性的材料。一般综合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属 于信息总汇。申论考试将本来只发生在极少数人群之间的事件,通过考试这种事件,使其影响得以放大,通过给定材料的润色,将考试情境朝现实生活的模拟化方向迈近,使考试情境最大限度地体现现实生活情境。将应试者置于此特殊场景中,测试应试者的行政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地方与中央申论资料渊源上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在各大官方网站、中央、地方各权威媒体报道或者新闻的基础上,进行删减、加工、润色、从而组成汇编型、访谈型材料对应试者进行考查,测查应试者整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着重测查应试者对时政的敏锐度、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等。

  应试者无论是复习中央申论还是地方申论,其复习模式都不该有很大的差别,都应找来历年考试的真题,加以借鉴、吸收精华,报考地方公务员而抛开中央真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各地之间、各地与中央之间的命题都是相互参考借鉴的,没有本质的区别。
 
 

提交评论


安全码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