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办好教育为民惠民实事

  近年来,教育作为民生之基,省委、省政府始终将之作为海西建设的基础、后劲、保障、支撑,纳入全局,统筹部署,全力推进。针对群众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研究提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有效推进了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为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服务。
  一、近年来为民惠民实事进展情况和主要成效
  (一)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努力缩小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2006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省教育厅等5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意见》,明确了全省以县为单位,按三个类区于2010年、2012年、2015年分三个批次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在全省的共同努力下,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2008-2009学年,全省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7%,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7.15%,义务教育普及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已有54个县(市、区)基本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覆盖全省人口总数的62.8%,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与城市居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得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建立并完善。
  1、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省中小学校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基本消除了现存D级危房,2001年以来连续实施了三期中小学危改工程,共拆除D级危房406万平方米,新建校舍539万平方米;二是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2008年起,省级以上财政每年投入超过2.5亿元,加上市县配套资金,全省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每年达6亿元左右。2008年,全省投入6亿元设立校舍维修改造资金,新建、改建、抗震加固校舍117.2万平方米;三是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从2008年至2010年,将建设100万平方米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四是积极利用中央和省里新增投资,启动实施原中央苏区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五是全省开展校舍抗震安全排查工作,加强重点区域学校抗震安全防范,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
  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定额补助标准。近年来,中央、省级财政不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力度,落实教育法定增长,从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正常所需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省级以上财政不断加大投入,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2008年小学和初中每生每年分别达到280元和420元,2009年继续提高到350元和550元,并实行城乡统一标准。同时,全省今年取消了农村寄宿生住宿费,省级财政按照寄宿生每生100元定额的标准测算,增加5300多万元补助资金,用于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补助,以及水电费、食堂器皿、设备购置,设施的维护维修等,缓解寄宿制学校经费压力,确保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转。
  3、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2005年启动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按三批规划实施步骤于2007年底如期建设完成,项目涉及74个项目县(不含厦门市),共计1.28万所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全省投入资金2.63亿元,其中省级以上投入9000万元。除少数因布局调整需撤并的学校外(主要是教学点),工程“三种模式”基本覆盖了农村中小学,即农村初中建立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建立教学光盘播放点,初步构建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网络体系。去年,为了给农村远程教育应用提供有效支撑,省里又安排专项资金237万元建成省级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平台,通过远程传输,较好地满足基层学校对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同时安排6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10个试点县和3个试点校开展远教工程“堂堂用”研究,并于去年10月在闽侯县召开了全省应用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试点研究成果,着力提高远教设备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从工程实施效果看,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优化了农村教育环境和教学手段,推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让农村教育变得多彩起来,工程的应用效益得以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