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page title
2012年选调生面试热点:宽带提速为何快不起来
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宽带建设投资巨大,十年甚至数十年都难以收回成本。在城市,用户一方面抱怨网速慢、信号差,一方面对社区内的宽带设施建设不配合,甚至加以阻挠;开发商将本应承担的接入管道和设备间责任“转嫁”给电信运营商,要求运营商高价格买断或租赁设备间;物业公司对运营商入场施工恶意阻挠,动辄坐地起价数十万元……就在全国网民对高速宽带网络翘首期盼的同时,宽带网络的建设和推进却遭遇社会公众想象不到的重重阻碍。
一位通信员工近日在微博感言“谁知光世界,兆兆皆辛苦”。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宽带提速这一利国利民的工程困难重重呢?“宽带中国”建设如何才能步入快车道?
从世界范围看,宽带提速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农村及不发达地区普及难,二是城市宽带光纤化成片改造难。而在中国铺设宽带“最后一公里”的时候还面临房地产企业、物业公司等接入场所经营者及相关方的市场阻力等问题。
农村宽带建设成本高、需求小,投资长期难以回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以发达地区补贴不发达地区的宽带建设是普遍的解决之道。目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设立普遍服务基金。发展中国家有99个在电话方面设立了普遍服务基金,有36个提供宽带的普遍服务。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目前我国农村的宽带建设主要依靠电信运营商自发投入。记者了解到,在我国地理条件最偏远的几个西部省区,运营商每年在光纤业务方面的投入占比多数已达到40%。但运营商毕竟是上市公司,不可能一味不计成本去填补不发达地区的宽带建设亏空。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等专家疾呼,要促进宽带普及和国家宽带水平提高,应该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推动,设立宽带普遍服务基金势在必行。另外,在财政税收等方面,也应该给予农村宽带消费更多的优惠。
城市宽带建设的光纤化改造,也有一个成片推进的问题,否则运营成本将居高不下。一年多来,《人民邮电》报记者对上海、武汉、广州等地宽带建设开展了深入采访调研,了解到有四大难题制约了城市宽带网络规模化推进步伐。
一协调难。我国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并没有预留基站、交接箱等通信设施的位置,电信运营企业在宽带建设过程中,破路施工和架设交接箱等设备时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协调难。电信企业需要和市政、路政、园林、交通等众多部门打交道,这些部门层层审批周期很长,有时批个文件要一两个月,严重迟滞了光纤网络建设的进度。宽带中国要打通“绿色通道”,运营商如何增强对各方的协调力?
二入场难。“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运营商在光纤进入小区和无线宽带进入地铁、高铁时面临的处境。无论是新建小区的房产开发商、老旧小区的物业部门,还是“铁老大”等,看到运营商前来洽谈宽带建设和信号覆盖项目,一上来就开出入场费、设备操作间费、施工配合费等清单,由于对交接箱、电力设备间、槽道等所需设备没有标准定价,更是狮子大开口,有的还要求运营商在宽带收入上给予分成。北京联通计划管理部副总经理程继伟告诉本报记者:“前几年我们估算交接箱的租金价格为每平方米每天1.5元~2元,以一个20平方米的交接箱操作间计算,一年租金是10多万元,这几年房价飞涨,一些开发商租金要价都达数十万元,有的高档小区租金居然超过百万元,这样的成本把我们的背都压折了。”我们不禁要问,是谁给予了这些“地主”如此霸道的底气?
2010年3月17日,中央七大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投资主管部门在住宅小区、商住楼、办公楼等新建与改扩建项目的审批中,明确为光纤宽带建设预留管道、设备间、电力配套等资源,所需投资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并保证电信企业平等进入。然而现实中,相关政策就是不能落地和执行。
三入户难。在光纤入户的过程中,大多数年轻用户还是非常欢迎的,因为高速宽带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更密切。但也有一些用户担心穿线破坏墙体建筑、担心噪音扰民、担心辐射、担心“光猫”断电不能用电话等等,对施工不配合,甚至恶意阻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光进铜退片区改造。在国外,政府高度重视对用户的宣传,通过直邮与通知、深入社区的活动、公众教育宣传以及通信体验中心等,增强民众对光纤的接受程度。而我们对用户的协同宣传又在哪里?
四监管难。目前我国通信市场整体竞争态势日趋白热化。在校园市场、地铁高铁市场恶性竞争事件频发。在宽带进小区、宽带进商务楼的争夺中,各家宽带运营商都不惜血本,互相抬高价格为“地主”抬轿,在施工建设甚至建成后还出现破坏宽带设施的行为。这种恶性竞争加重了企业的成本,也拖了宽带建设的“后腿”。宽带这朵“花”在竞争者眼里怎么就变成“刺”了呢? 破解这些阻挡宽带加速向千家万户挺进的现实难题,单靠市场这只手、单靠电信运营企业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出台国家宽带战略及配套细则,以国家意志强势推动。除了推动宽带普遍服务、促进宽带网络在农村普及外,很多专家还建议:在宽带设备生产和终端消费等环节给予财政与税收补贴;政府部门设立推进光纤化建设审批的“绿色通道”;地方政府出台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保障细则,强制开发商预留宽带网络相关设备空间;规范管道、设备间、电力配套等的基础定价;政府主导在全社会加大光纤网络和服务的宣传;各地电信管理部门加强协调和监管,推进宽带网络共建共享模式。只有务实地做好这些保障措施,光网之花在神州大地才会更快绚烂绽放!
2012年选调生面试热点:关注“被破格”人才的背后
“千人计划”可谓是邓露的“捷径”,他由此而破格担任湖南大学的教授和博导。面对质疑,他很坦然:“28岁和‘教授、博导’放在一起,如果换作别人,我也会质疑。不过,我的这个机会是国家和学校给我的,我只有努力工作来打消别人的质疑。”(据 3月6日 华声在线)
甘地说:“善,总是以蜗牛的速度前进。”改革创新亦是如此。无论制度或是人,若想进步或被接受,总是始于一个聚沙成塔的渐进式过程。例如,近来备受瞩目的“不拘一格用人才”问题,公众的质疑声从“最年轻市长”起,在“29岁县长”处高涨,又在“最有实力”清华毕业副县级干部处渐趋平静,如今“最年轻博导”邓露的出现,已使各行各业的年轻人才逐步赢得公众认可。
从三国时期曹操的“唯才是举”到200多年前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号,再到如今的“破格”选任,国家对人才的渴求和招募从未停止。然而,“不拘一格”就有争议,不循常规便有质疑。这本无可厚非。诚如邓露所言,他们这些被破格任用、重用的人才,在“偶然”的光鲜背后有着成功的“必然”。
思想解放,打破论资排辈的“大锅饭”。论资排辈曾是我国干部选拔使用的“陈规”,无论老幼,只要处于体制之内,就要耗年头、熬资历。不少才智之士都被这样的陈规阻止在为党为国建功立业的沙场之外,使得多少志士仁人都发出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无奈概叹。然而,人才价值,以用为本。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关于人才的招揽也切实大胆打破旧时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唯才是用,唯才是举,大胆使用优秀人才。为人才的成长和任用打通“快车道”,为他们更有力地发挥价值创造“捷径”。使得邓露脱颖而出的“青年千人计划”就是打破陈规的有益尝试,也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保障。
目标量化,营造人才成长的“竞技场”。邓露曾说,作为一个28岁的教授和博导,在搞好科研的同时还要当好一名老师并不容易。起点高,大家的期望值也高,是压力更是动力。诚然,近年来因个别官二代、富二代借破格提拔的东风上位,使得公众产生了因噎废食的心理。无论干部还是人才,但凡破格,总会勾起公众的质疑。同时,也期待这些人才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这就要求所有如邓露一样被破格提拔的干部、人才,都要接受公众超出常人的期待,也要表现出更卓越的实力。因此,相关部门对于特定人才的管理和考核,呈现出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压力更大的态势,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竞争环境。使人才队伍在保持蓬勃生机的同时,也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脚踏实地,建设真材实料的“储备库”。俗话说“成功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人才是有成长规律的,能够被破格任用的人才,他们的成功同样有规律可循。当我们面对一个同龄甚至低龄的成功者,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酸葡萄心理”,认为他一定有背景。然而,焦三牛和邓露的事实证明,他们并非神童,也不是天才,没有背景,也不靠人脉。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唯靠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标,刻苦的努力,最终获得超越常人的实力。诚如邓露所说,作为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并非一蹴而就,除了国家给予的机会,还需要自己学好知识和本领,脚踏实地做好前期积累。唯此,才能在机会面前用实力赢得肯定。
2012年选调生面试热点:让问责制成为责任政府助力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张晓晶、涂洪长) 政府及有关部门直面问题、坦承责任,是今年两会给人的一个突出感受。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等人进而提出,在教育、医疗等各领域建立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让责任政府的步伐在今后迈得更加坚实有力。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把责任政府建设作为题中应有之义。今年两会,无论政府工作报告中不讳言缺点和不足,还是政府官员坦诚面对代表委员的不满和质疑,都凸显了责任政府建设前进的脚步。
问责制度是建设责任政府的重要实现形式。目前实行的行政问责制简而言之就是,如果政府和干部在所管辖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贻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要对其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当前,我国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强化政府责任是改革成功的条件,而问责则是把责任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保障。
问责制的功效在中央和地方改革都有经验证明。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社会关注的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提出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加上其他措施,一年来,房价上涨形势得到有效控制。山东省政府实施教育问责制,对不落实素质教育规定、违反办学规范的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严格监督和严厉问责,推动各级政府落实教育责任。问责机制就像一面高悬的明镜,推动各级政府明晰责任,把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就业、教育、社保、医改、房地产调控、社会管理、食品安全等,推出一系列有力措施,凸显了政府对社会民生高度负责的执政理念。会后,就需要政府部门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问责机制要落在实处,关键是对不履行职责、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实行责任追究。除内部监督外,还需要引入更多的社会监督力量。除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政府内部专门问责机构的问责外,还要大力推动来自社会、媒体和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完)
2012年选调生面试热点:如何看待李娜“打球不是为了国家”
3月12日,李娜在WTA皇冠级赛事巴黎银行公开赛后表示,打球并非为了国家。该言论立刻引起社会争议,支持者称李娜说的没错,“说了大实话”。而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则批李娜言论不妥当,称不是个问题,李娜拿中国护照比赛当然是代表中国了。(3月13日《成都晚报》)
李娜个性直爽,快言快语,这早已不是她第一次“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但是此番言论一出,还是一石投水,千层浪起,引起了网友和社会各界极大的争议。在这种有赞有弹的热议中,国家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也对此表了态,她认为李娜拿着中国人的护照,在国际赛场上打球就是代表国家。
这种观点,笔者以为是缺乏说服力的。首先李娜参加的这项赛事,完全是个人行为,并非是国家组织的,其身份也不是国家队队员而只是一个“网球运动员”,只能代表她个人;其次,给运动员发放赴国外参加比赛的护照,这是有关部门的责任,比如说有人去国外旅游,同样也拿着国家颁发的护照,你能说他是代表国家去旅游的吗?这岂不是个笑话。
其实如果我们把话说得直接点,也就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正是因为李娜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所以那么多人急着要她“代表国家”,如果是有人拿着中国的护照,却在外国做了不光彩的事,还会有那么多人去要求他“代表国家”吗?所以说,李娜宣称自己“打球不是为了国家”,只是表明她对自己所参加比赛在性质上的一种自我认定,如果我们偏要让她承认是为了国家打球,则不过是一种功利心态在作祟而已。
而那些对李娜此番言论感到不满的人,恰恰是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一听到她说“打球不是为了国家”,就把这番言论和不爱国划了等号。试问,李娜说“打球不是为了国家”,但是她说自己不爱国了吗?2010年5月,她将在马德里皇冠赛获得的近50万元人民币奖金捐给了青海玉树灾区。紧接着,她又把参加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全部近百万元奖金捐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用于武汉市儿童福利院为孤残儿童建造爱心康健室和爱心运动场。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实实在在的慈善行为,要比很多人空谈爱国好得多,运动员不为国家打球和他爱不爱国,根本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应该说,李娜在单飞之前,确实得益于体制内的培养,享受到了体制内的好处,但是自从单飞以后,不能说她就必须永远代表国家比赛。虽然只要她愿意,她仍然可以代表国家队去征战,但是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把她看成是在“代表国家、代表我们”打球,则既会让她不堪重负,也未免有些一厢情愿。